今年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周年。10月11日,在中國入世二十周年農業發展高層研討會上,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表示,二十年來,中國認真履行入世承諾,成為世貿組織的“優等生”,農業經受住了入世開放帶來的重大考驗,有效應對了全球糧食危機、金融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戰,參與全球農業競爭和糧農治理的能力顯著增強,在開放中得到發展、在應對中保持穩定、在競爭中得到提升。
二十年來,中國全面履行加入承諾,通過大幅度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、減少非關稅等貿易限制、調整農業補貼政策、主動完善農業法律法規等舉措大幅開放市場,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農產品市場最開放的國家之一。數據顯示,我國農產品貿易額由2001年的279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2485億美元,穩居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、一大進口國、第五大出口國。入世以來,農產品平均稅率由23.2%降至15.2% ,約為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的1/4,接近發達國家、發達市場對外開放水平。
馬有祥表示,入世前后有不少人擔心中國農產品整體上競爭力不強,而實際上通過成功地把握機遇、應對挑戰,中國成為農業發展的贏家,并推動世界農業發展實現多贏。
我國農業發展實現雙贏、多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糧食生產連年豐收,打消了能否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疑慮。20年來我國糧食產量增長近50%,達到了6.69億噸,人均糧食占有量由355公斤增長到了477公斤,連續12年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400公斤糧食安全標準線。
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,抵御了進口對國內市場和產業的沖擊。到2020年,我國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了17000多元,比2001年名義增長了6倍多。
農業貿易投資規模顯著擴大,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明顯增強。農業對外投資規模達到了348億美元,我國成為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和全球主要農業對外投資國,農業貿易額從占全球不到3%,上升到近10%。
熟悉運用國際經貿規則,成為全球糧農治理的重要力量。在國際糧農治理中逐漸從追隨者,走近舞臺中央,在國際話語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。
“當前,農業對外合作面臨的風險挑戰比以往更加嚴峻,國際政治、經濟、貿易、投資環境復雜多變,新冠肺炎疫情持續,農產品市場不穩定、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。作為全球農業大國和農產品貿易大國,我國要以開放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,繼續在世界農產品市場的大海中破浪前行?!瘪R有祥表示,重點應在以下三個方面積極作為:
一是推動世貿農業改革談判。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,但過去幾年世貿組織經歷了艱難時刻,下個月世貿組織將召開第12屆部長級會議,這是各方重聚信任、重塑信心的重要契機,我們要利用各種場合支持世貿改革談判,宣介中國的主張和中國方案,推動構建更加公平的農業貿易新秩序。
二是推動雙邊區域和多邊開放合作。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自貿區優惠安排,進一步優化自貿區建設布局,建立穩定可靠的農產品貿易網絡,做好與美歐日、東盟、非洲、拉美等重點國別和地區農業合作,穩定G20、金磚、上合等合作機制,加強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科技合作和政策交流,優化進口關系布局和渠道,促進特色優勢產品出口,抓住國際糧農治理體系大變革的機遇,主動引領糧食減損、土壤健康、南南合作等議題議程,進一步提升影響力。
三是加快農業對外開放探索創新。加強國內政策的基層創新,依托濰坊、寧夏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等平臺載體,緊緊結合地方特色、產業實際和發展需求,借鑒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,以及國際上好的經驗做法,開展先行先試,大膽試、大膽闖,做大投資貿易,做強投資產業。加快農業“走出去”實踐創新,發揮好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、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引領作用,推動優質農產品和優勢農業產能走出去,大力發展農業服務貿易,培育農業國際競爭新優勢,帶動國內國外良性循環,提升世界農業現代化水平。
15668951341 18713515688
地址:青龍滿族自治縣工業園東區